一树梨花压海棠
2018-01-04 21:16:29
  • 0
  • 0
  • 1
  • 0

张先,字子野。乌程人(今浙江湖州),天圣八年(1030)进士。北宋词人,治平元年(1064)以尚书都官郎中致仕,元丰元年卒,年八十九。张先「能诗及乐府,至老不衰」(《石林诗话》卷下)。其词内容大多反映士大夫的诗酒生活和男女之情,对都市社会生活也有所反映。张先是北宋词坛上的老前辈了,他比欧阳修大十七岁,比苏轼大四十七岁,虽然张先在政绩上没有什么作为,但是他有两个特长:一是词写的好,二是活得长,比他小的欧阳修,苏轼都死在了他的前头,可见,张老头身体不是一般的好。

张先也是苏东坡的好友。老先生八十岁的时候,娶了一个十八岁的小妾,老先生很是高兴,这无疑是老牛吃了嫩草了啊,兴奋之余,老先生赋诗一首,用于表达他的高兴的心情:

“我年八十卿十八,

卿是红颜我白发。

与卿颠倒本同庚,

只隔中间一花甲。”

没成想苏东坡知道此事后,也凑热闹调侃张先一番,赋诗一首:

“十八新娘八十郎,

苍苍白发对红妆。

鸳鸯被里成双夜,

一树梨花压海棠。”

能把老牛吃嫩草一事儿写得如此清新脱俗,看来也就非苏东坡莫属了。此诗一出,“一树梨花压海棠”也就成了老牛吃嫩草的代名词了。不过人家张先也不在乎,也不生气,面对苏东坡的调侃还写了一首自嘲诗相酬和,其中有这样两句曲为辩解:“愁似鳏鱼知夜永,懒同蝴蝶为春忙。”后来据说这个小妾在此后的八年中为他生了两男两女。张先一生共有十子两女,年纪最大的大儿子和年纪最小的小女儿相差六十岁。张先死的时候,小妾哭的死去活来,几年之后也郁郁而终。

有人说翻遍苏东坡的诗集文汇,根本找不到这首诗的身影,倒是清初诗人刘廷玑有一年春天到淮北巡视部属时,见一叶姓民家“茅舍土阶,花木参差,径颇幽僻”,尤其发现该户人家“小园梨花最盛,纷纭如雪,其下海棠一株,红艳绝伦”时,脑海里立即蹦出一首老人纳妾的绝句:

“二八佳人七九郎,

萧萧白发伴红妆。

扶鸠笑入鸳帏里,

一树梨花压海棠。”

这首诗收录在《在园杂志》卷一中,题目就叫《宿迁叶姓查声山联》,有名有姓,白纸黑字,千真万确。但是,我觉得吧,苏轼的这首调侃诗本是即兴而做,格调吧也不是很高,收录到诗集文汇中的可能性很小,毕竟,别管是自选集还是后来的门人为苏轼编纂的文集,都是要收录他的写的有水平的诗文,像这种类似于打油诗的调侃诗作,也是很难登大雅之堂的,所以,翻遍苏东坡的诗集文汇找不到这首诗也很正常。毕竟,清人刘廷玑比苏轼要晚很多年了,但是不管这首诗是否真为苏轼所写,但是历史上苏东坡真的是写过诗调侃张先娶小妾一事的。

一树梨花压海棠的趣闻也影响到了外国,上个世纪有个美籍俄裔小说家弗拉基米尔•纳博科夫写了部小说《洛丽塔》讲的是一个12岁(电影中怕太敏感改成15岁了)女孩和一位大叔之间的恋情,后来被改编成了一部美国电影,由库布里克执导,(其实是两部,一部62年版,一部97年版,导演:阿德里安·莱恩)中文的译名也被很有文化底蕴的翻译成了《一树梨花压海棠》,但原版英文名还是叫《洛丽塔》,估计是要把“一树梨花压海棠”原汁原味的翻译成英文也是有难度的吧。

当年蒋碧微评价徐悲鸿和廖静文的结合也是“一树梨花压海棠”,如今,“一树梨花压海棠”的事情也不鲜见,因为当代的大家都已经知道了,我也就不多说了,只能说:古代女子多情,当代女子“刚烈”,虽然都为海棠,但是其实已经根本不一样了。

 
最新文章
相关阅读